鉅大LARGE | 點擊量:1119次 | 2020年01月11日
工程院院士:量電池之力發展電動汽車
電源網:早年間,楊裕生院士曾在茫茫戈壁為我國核試驗奉獻長達27年之久,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回到北京后,1998年楊院士謀劃建立了特種化學電源研究發展中心并任中心主任。他指導年青人承擔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863)、科技部電動汽車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特種科技預研基金、特種973以及總裝十五預研等幾十項研究課題,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儲能事業的發展。近日,筆者專訪了這位在核技術和儲能技術領域均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學界泰斗,請他就鉛酸電池目前的發展狀況、電動汽車的發展以及儲能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前景闡述其觀點。
筆者:楊院士您好,早年您對我國核試驗技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回到北京后,是在什么樣的機遇下或者您基于怎樣的想法,開始投入到高能量密度二次電池以及超級電容器等的研究開發?
楊院士:1963年初,我被調到原特種科工委,加入了組建中的核試驗基地研究所,負責籌備蘑菇云取樣和放化分析,在新疆27年。1990年,我58歲的時候,組織上把我調回北京,在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以下簡稱防化研究所)任研究員。1995年,我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深感自己的責任更加重大。由于特種事業發展的需要,1996年我和二室陳煥祺主任共同發起中國士兵綜合防護系統,我們走訪、聯合軍內多個單位,促成了研制立項。士兵綜合防護系統是以提高士兵特種能力和生存能力為目的、并與高新技術裝備集成為一體的裝備,包括防彈、防毒等服裝,這樣就影響士兵身體的透氣和散熱,需要再裝一個微空氣調節器。微空氣調節器耗能高,對電源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7年,經過論證,電池的能量密度不能低于300W?h/kg,這是當時美、日等國計劃2010年要達到的指標,遍訪我國的電池研制單位沒有一家愿意承擔這個項目。我想,我們防化研究院是全軍唯一與化學電源的化字沾邊的單位,我們防化研究院義不容辭的接受了這個任務。后來,上級批準了我的請纓,而我當時是門外漢兼光桿司令。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論證后,我認為鋰-硫電池是唯一有希望達到要求的電池,所以選定了這條路線。
1998年初,防化研究所的高乃金政委親自出馬去天津大學動員了曹高萍博士,又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以院士助手的名義招來苑克國碩士,這樣由我們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就在1998年夏天成立了,開始研究鋰-硫電池。歸根結底,我們是逼上梁山。
筆者:我國鋰-硫電池研究現狀如何,與國外相比還要在哪些方面進一步加強?
楊院士:現在我們的鋰-硫電池技術應該說做到了國內的較高水平,最近單體3A?h的電池比能量已經達到370W?h/kg。國內外不少人認為鋰-硫電池比能量可達500W?h/kg,是電動汽車的下一代動力電池,所以已形成了研究熱潮。國內現在研究鋰-硫電池的單位很多,研究所有中國科學院的化學所、物理所、大連化物所、沈陽金屬所、上海硅酸鹽所,天津18所、上海811所等;學校有特種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等,有的大學甚至有3、4個鋰-硫電池課題組,還有些企業也在積極地參與,研究隊伍日益壯大。但是鋰-硫電池要實際應用到電動汽車中還有相當的距離,電池的指標不單單看比能量,使用壽命和安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下一篇:松下遲疑:失敗前科與激進的特斯拉